|
|
|
|
|
|
|
|
|
|
|
|
|
∣三十八義勇公 ∣虎爺∣馬使爺∣施琅將軍 ∣廖添丁∣ |
|
|
|
|
|
|
|
|
|
|
|
霞海城隍廟配殿主祀義勇公,同祀虎爺、馬使爺、施琅、廖添丁等神祇,呈現出大稻埕地區在地化信仰之特色。 |
|
|
霞海城隍配殿主祀義勇公,同祀虎爺、馬使爺、馬爺、廖添丁、施琅等眾神。
|
|
|
|
|
|
|
|
|
據昭和九年(1934)《臺北霞海城隍廟沿革誌》載:「道光年間,海內陳金絨氏奉戴來臺,初安於艋舺八甲庄(即今之萬華八甲町)假店舖為祠廟,至咸豐三年(1853),章泉民鬥,神座累災被焚,先時海內林礬氏等急將金身護衛,遷徙於大稻埕杜厝街(即今之大橋町一丁目)陳金絨氏嗣,陳浩然氏之金同利舖中,是時保護神像,不顧捐軀,除林礬數氏外,奮鬥脫困,餘竟遭禍陣亡者有三十八人,海內派下感念為公受厄,共議配祀霞海城隍廟西廡,曰義勇公」。
義勇公三十八人─曾萬得、蘇士報、蔡振煌、陳士賽、張士義、曾士山、陳士杏、陳士士答、陳有年、張士餘、林士莉、林天民、陳士敦、陳士合、周士隨、蔡瑞桀、張士崑、林文田、陳士月、石士榮、章士淋、杜士因、陳士預、黃東園、陳士仁、李士梨、葉士堅、陳士池、陳士有、林士富、曾士寶、李獻章、高士遠、林士通、蔡士實、盧士軒、林士老、林士陸。其中有二十六位為大龍峒前來支援的壯丁也因而犧牲,此二十六位故而被供奉於大龍峒保安宮後進右側偏殿的保恩堂內,稱為同安義勇壯士。
霞海城隍廟的義勇公以前多為許多服務於警界的朋友所崇奉,為祈求順利破案,如前警政署署長莊亨岱也曾來祈求過,果然順利如願,所以每當義勇公神誕時,也可見到莊先生前來祭拜。而霞海城隍廟行冬令救濟的捐米活動,也往往有許多警界與消防隊員等的朋友大力贊助,由此可見義勇公的神威。義勇公的墓塚則被安設於五股的公墓內,會由海內會派下弟子代表祭祀。
|
|
|
義勇公為咸豐三年「頂下郊拼」中,保護霞海城隍爺金身而犧牲的同安人先烈。
|
|
|
|
|
|
|
|
|
傳說虎爺為土地公的坐騎,一般王爺廟都會於供桌下供奉造型可愛的虎爺,具有驅逐疾癘和鎮守廟宇的作用;少數則以虎首人身的造型陪侍於福德正神旁。而擅於醫術的保生大帝(大道公)在民間傳說中,曾經醫治過老虎的喉病,因牠被所食女人之骨所刺傷,經醫治之後,成為保生大帝的廟宇護衛神之一,稱為「黑虎將軍」。後來許多王爺廟也都配屬有虎爺,並稱為「下壇將軍」。霞海城隍廟的虎爺造型與一般虎爺不同,比較特別的是背上設有一虎頭鍘刀,意即古代官衙內所設的虎頭鍘,可斬犯了過錯的官員和平民百姓,因此一般信眾皆不敢胡作非為,故虎頭鍘造型的虎爺有嚇阻犯罪之功能。
|
|
|
虎爺身披虎皮衣,口銜金白錢,民間相傳祂具有治療孩童「豬頭皮」即腮腺炎的能力。
石雕的虎爺在台灣較為少見。
|
|
|
|
|
|
|
|
|
馬使爺即輔順將軍,又稱馬公、馬舍公、舍人公,根據康熙、乾隆時所修之《臺灣縣志》及《臺灣府志》,又稱馬王及馬祖。霞海城隍廟所供奉之馬使爺,則有協助信眾尋人及失物的宗教功能,非常靈驗。有一回從事金飾店的老闆,遺失三十四斤的金子,來到霞海城隍廟向馬使爺哭訴,結果不到一個星期便找回失物,原來是三名員工所偷盜,而在附近的小吃店爭論如何分贓甚至鬧翻了,被麵店老板娘聽到,而去報警,所以被抓到,才三天巷口麵店老板娘便遇到金飾店老闆而問起店內是否有遺失一批金子,就這樣迅速找回這批失物,令失主非常高興而前來霞海城隍廟答謝,因此馬使爺靈驗無比的神蹟就這樣傳開了。
|
|
|
馬使爺相傳具有尋找失物之功能與神力。
|
|
|
|
|
|
|
|
|
施琅將軍原為延平郡王鄭成功的部將,後來歸降清廷。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將軍率軍隊打敗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的部隊,正式將台灣納入清廷版圖。據說施琅將軍當初在攻打鄭氏部隊前,曾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海厝邊的霞城,訓練兵馬,該處於清康熙元年捌月建,迄今祖廟留有「臨海門」石匾額一座,上有「欽命總督福建部院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及「鎮守福建同安等處地方總兵官都人施琅等人督工監造」之文字,傳說原本霞城有五門,而臨海門則位於祖廟之前。
霞海城隍廟供奉施琅將軍的磁製金身,源於民國八十五年為協助一些學者專家到福建德化考察研究,而德化的隔壁晉江即為施琅將軍的故鄉,當時祖祠建好呼籲大家前去祭拜,並由陶瓷博物館前館長陳建中(現為德化縣文體旅遊局副局長)及其夫人親手塑製施琅將軍的神像多尊,希望供人請回去奉祀,霞海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女士也前往祭拜,鑑於施琅將軍與霞城臨海門的關係斐淺,因而迎請一尊神像返回霞海城隍廟奉祀。
|
|
|
霞海城隍祖廟所在之霞城為施琅將軍所建,故供奉其像以紀念。
|
|
|
|
|
|
|
|
|
廖添丁為臺中縣清水鎮人,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四月十五日,卒於宣統元年(1909)十一月十八日,享年僅二十有六。清水鎮之秀水里,早年稱臭水,即廖添丁出生之地,出生未久,父母雙亡,依其姑母撫養,牧放牛羊,至十餘歲,流浪北部,偷富濟貧,成為名聞全臺的義賊。廖添丁為專門從事劫富濟貧的義賊,因為曾習傳統武藝,擁有一身草上飛的傑出輕功,而時時躲過日本警察的循線追蹤,足跡遍布南北。後來因日本警察追緝很嚴,而被熟人出賣行蹤才被捕殉難,死後葬於臺北八里,其後立廟崇拜(即漢民祠,又稱廖添丁廟),臺灣百姓追念其濟貧的義勇精神,亦有祭祀崇奉的。傳說日治時期廖添丁曾對辜顯榮家放字條,表示要劫富濟貧的企圖,而霞海城隍廟即是尊崇其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因而塑其金身,接受信眾的祭祀與祈求。
|
|
|
廖添丁為日治時期活躍於台北地區的義賊,生前經常在廟裡穿梭走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