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霞海城隍廟,霞海城隍廟,霞海月老,霞海城隍廟月下老人

回首頁 中文ENGLISH日本語
         
 
 
 
 
     
   
 
 
 
 
   
 
 
 
   
 
 
 
 
   
 
 
 
 
 
 
 
     
   
     
 

       信仰文物是廟宇中相當重要的歷史史蹟,豐富的信仰文物能使信仰文化更形豐富,因此一般受到廟宇管理者相當的重視。霞海城隍廟自創建迄今已有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由於創建過程與大稻埕的開發息息相關,再加上日治時期廟會活動盛於全台而受到媒體之重視,故其歷史沿革有明顯之文獻史料可稽。歷年來各界官民所獻的匾額楹聯眾多,信眾所奉獻的神像、祭祀用具的數量亦十分眾多,這些信仰文物都被管理者妥善加以保存,從這些信仰文物中,我們可看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廟宇的信仰傳承及其地位。

 

 
 

霞海城隍廟正殿供奉霞海城隍爺及從祀、同祀諸神,神像數量眾多。

 

 
 
 
 

       霞海城隍廟目前所保存的信仰文物,主要有神像、祭祀用具、匾額、楹聯、石碑,以及相關的歷史文件等。這些數量眾多的信仰文物,也構成霞海城隍廟得以名列三級古蹟的重要因素。

       臺灣寺廟中所供奉的神像,在類型、數量上常隨著廟宇的發展而有成長的現象,這些品類眾多的神像可依照行事需要而有不同的類型。霞海城隍廟所供奉的神像數量眾多,最高峰時期曾達到六百多尊,以現行廟宇的面積來說,其密度當時堪稱全台第一。近年在古蹟修復之後,為了恢復古貌並維持廟中祭祀空間的流暢,將其中大部分神像加以典藏,在廟中僅保留了二百多尊,但這些數量眾多的神像仍常使信眾感到眼花撩亂。霞海城隍廟神像眾多,無法盡數,下列僅就廟中較具代表性的神祇,根據這些神像所供奉的位置來介紹其神像。

 

 
 

 
 

      霞海城隍廟正殿主要供奉主神霞海城隍老爺及其配屬眾神,組成霞海城隍廟神像的主體群。其次城隍廟中一部份的同祀神神像,也供奉在正殿中,將整個正殿構成一個熱鬧而又不失莊嚴的眾神世界。

      霞海城隍廟主神為霞海城隍老爺,廟中也奉祀有許多尊尺寸不一、因應各種行事需要的城隍神像。鑑於當年艋舺頂下郊拚事件中神像險些被火燒毀之故,霞海城隍爺的開基神像,也就是當年第一代管理人陳金絨自同安迎奉來台的神像,清咸豐九年(1859)在大稻埕南街建廟以後,即將之嵌入廟宇牆壁之中,所以後來的信眾迄今皆無緣得見。現在廟中的霞海城隍「老祖」,也就是鎮殿神像,為建廟時所雕造,迄今業已歷經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由於霞海城隍廟建築的規模不大,故霞海城隍鎮殿神像並不似一般大廟之巨大,其像高三尺六寸,為硬身之木雕神像。神像頭戴古代公爵帽,外罩刺繡雪衣式神袍,端坐於神龕正中央;雙目垂視,彷彿在俯察眾善男信女;長髯垂至腰際,面容經多年的香火所燻,已呈黑色。

 

 
 

小型霞海城隍神像平時安奉正殿,經常參加友廟遶境時出巡。

 

 
 

      與霞海城隍鎮殿神像一同供奉於正殿主神龕中的神像,主要是城隍老爺的配祀神,有文、武判官,范、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劍、印童,以及一尊單獨的印童與一對雕在同一底座之上、呈前後配置的范、謝將軍像。在神像尺寸上,文、武判官,牛、馬將軍的高度皆為二尺三,謝將軍二尺二,范將軍一尺三,劍、印童與日、夜遊神皆一尺六。這些神像雕造的時間多在建廟之初,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所有神像都因為長年的香火燻染而掩蓋了金身上的彩繪色彩。劍、印童一對,身著過膝長袍,頭上梳雙髻,劍童雙手持劍,印童雙手捧印,為城隍老爺的左右挾祀。文、武判官造型皆作身著官袍、官帽、官靴裝束。文判官面容秀氣,長髯垂胸前,左手持功過簿,右手持筆;武判官無鬚,雙目圓睜,右手高持金瓜錘於頭上,左手握腰帶。謝、范將軍像皆身著過膝長袍,頭上分別戴一高一低的差役方帽;謝將軍像鬚眉已脫落,手上法器也遺失,神座上雕有款識「光緒元年梅月穀旦本街弟子林江安造敬奉」(1875年),范將軍像的眉毛卻有明顯增長的情形,右手的法器已遺失,只剩左手握著鎖鍊,神座上款識為「清光緒元年蒲月穀旦本街弟子林○○○」。日、夜遊神做皂吏裝束,頭戴方帽,無鬚,身著短袍、短掛露胸,原雙手中的法器皆已遺失。另有一獨尊的印童像,高一尺六,造型與前一對之印童類似;一對連座的謝、范將軍像,范、謝將軍一前一後,謝將軍高一尺六,造型十分特殊,謝、范將軍衣襟上皆落有「平安樂社」款識。

     

 
 

雕作於清咸豐年間的霞海城隍爺挾侍神劍童(右)、印童。

 

雕作於清咸豐年間的霞海城隍隸祀神文判官(右)、武判官。

 

雕作於清咸豐年間的霞海城隍隸祀神謝將軍(右)、范將軍。

 

雕作於清咸豐年間的霞海城隍隸祀神牛將軍(右)、馬將軍。

 

雕作於清咸豐年間的霞海城隍隸祀神日遊神(右)、夜遊神。

 

 
 
 
 

      此外,霞海城隍廟正殿的供桌上,尚有供奉一組八司官神像,以及一組八將爺神像。八司官神像安奉於正殿主神龕正前方之供桌上,由後向前、左右次序,分別為陰陽司、財神司、速報司、功過司、獎善司、罰惡司、糾察司、註壽司等。神像高度皆為二尺三,為木雕坐像,神像造型上皆身著官袍、頭戴官帽,除速報司無鬚之外,其餘七尊皆長髯垂胸。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陰陽司與財神司,陰陽司臉孔一半黑、一半白,左右手各持功過簿與筆;財神司頭戴公爵帽,金身外罩刺繡神袍。八將爺為木雕立像,神像高二尺三,為已故蘆洲神像雕刻師王稻瑞的作品。這組八將爺分別為:謝、范將軍,牛、馬將軍,枷、鎖將軍,日、夜遊神;除枷、鎖將軍之外,其餘六將造型與正殿神龕中所供奉者類似,但在雕工上則較為精緻,造型姿態上也較為生動。枷、鎖將軍神像,造型為頭戴箍飾,無鬚而鬢髮垂胸,身著短掛與龍虎裙,分別持枷與鎖鍊為法器,枷將軍臉色棗紅,鎖將軍臉色青綠;牛、馬將軍手持三叉戟,而日夜遊神則手持方牌。

 

 
 

霞海城隍隸祀神文判官神像,為已故蘆洲神像雕刻師王稻瑞作品,雕工精細。

 

王稻瑞所雕造的武判官神像。

 

王稻瑞所雕造之謝將軍神像。

 

王稻瑞所雕造的范將軍神像。

 

 

 

 

      目前這組八將爺神像中,謝、范將軍供奉於霞海城隍夫人神龕前,其餘六將則供奉於正殿神龕前的大型神案之上。另外,尚有一組小型的文、武判官與謝、范將軍木雕立像,以及四差爺立像,神像雕刻細緻、生動,安奉於正殿最前方神龕,小型城隍爺軟身神像兩旁。除了上述配屬於城隍老爺的神祇之外,霞海城隍廟正殿中尚供奉了多尊同祀神神像,由後向前有:玉皇上帝、中壇元帥、包公夫子、文昌帝君、魁星爺、至聖先師、嫘祖娘娘、月老尊神、五路財神等。

      在這些供奉於案桌的神像之外,霞海城隍廟正殿之中亦供奉了兩對大型的神偶,一對為文、武判官,另一對為謝、范將軍。這兩對大型神偶,在每年霞海城隍祭典時,由靈安社迎請參加暗訪、繞境,平時則供奉於廟中。文、武判官神偶分別安奉於主神龕的左右兩側,像高約八尺,文判官綠臉(已被香火燻黑)無鬚,身著官袍,武判官黑臉長髯,身著甲冑。謝、范將軍神偶則分別供奉於正殿前方左右兩側所專設的落地神龕中,謝將軍像高八尺,長眉垂肩,身著淺藍色長袍,范將軍高約六尺,同樣長眉垂肩,身著黑色長袍,兩將軍神偶皆身披繡有「台北靈安社」字樣之錦帶,所帶之頭盔皆為白鐵所打造,一高一矮形成明顯對比。謝、范將軍神偶塑造於清同治九年(1870),開光迄今已超過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

 

 
 

供奉於正殿神龕虎邊的武判官神偶。

 

供奉於正殿與拜殿之間虎邊的范將軍神偶。

 

供奉於正殿與拜殿之間虎邊的謝將軍神偶

 

 
 
 
 

 

      正殿主神龕供桌之下供奉有虎爺神像一尊,虎爺的供奉在台灣寺廟中亦十分常見,但霞海城隍廟中的虎爺造型與一般所見略有不同。此尊虎爺為虎頭鍘造型,身長一尺六,身軀為木雕,背上安一把鋼製鍘刀,鍘刀之上貼有城隍令符,鍘刀以虎尾為把手;虎爺造型作向前撲的態勢,身上披以虎紋錦衣,虎口半張,口中啣有信眾所供奉的金白錢。

 

 
 

鍘刀造形的虎爺神像由古代刑具 「虎頭鍘」所演變而來。

 
   
        霞海城隍廟偏殿城隍夫人神龕以霞海城隍夫人為主神,同祀天上聖母與註生娘娘。霞海夫人神像為軟身木雕坐像,像高三尺二,雕造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神像造型為頭戴鳳冠,身著刺繡鳳袍,外罩雲肩霞帔與雪衣,左手持扇,右手持手絹,雙目垂視,原本粉色的面容已被香火所燻黑,端坐於神龕之內案桌之後;身旁有等高的宮娥木雕立像一對,手持搖扇分立於夫人神像左右,作為挾祀。神龕左側供奉天上聖母神像,為木雕坐像,像高二尺六,頭戴七旒后冠,身披刺繡雪衣神袍,臉孔黝黑,雙目垂視,雙手持圭置於胸前;身旁有二尺三宮娥木雕立像一對,手持搖扇分立於聖母神像左右,作為挾祀。神龕右側供奉註生娘娘神像,為木雕坐像,像高二尺六,頭戴鳳冠,身披刺繡雪衣神袍,臉孔黝黑,雙目垂視,右手持筆;身旁亦有二尺三宮娥木雕立像一對,手持搖扇分立於娘娘神像左右,作為挾祀;前方又有十二婆姐木雕立像一組,像高二尺三,每一尊婆姐神像皆懷抱一稚童,但姿勢各個不同,以作為註生娘娘之部屬神供奉。此外,霞海城隍夫人神龕前亦供奉許多同祀神神像,主要有:老子、關聖帝君、天篷元帥,及一組五營神將。  
 

 

天上聖母與侍女神像)

 

註生娘娘與侍女、十二婆姐神像

 

霞海城隍廟偏殿城隍夫人神龕以城隍夫人為主神,同祀天上聖母與註生娘娘。

 

 
   
 

 

      偏殿觀音佛祖神龕主祀千手千眼觀音,同祀達摩祖師、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目連尊者等,主要為傳統佛教所供奉之神祇。千手千眼觀音原為密教六觀音之一,霞海城隍廟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為木雕坐像,像高連座約三尺二,全尊為一塊實木所雕造,觀音菩薩盤坐於蓮花座上,身後有火焰形背光,雙眼垂視,頭上頂著一尊阿彌陀佛像,數十隻手之手印及所持法物各不相同,象徵觀世音菩薩之法力無邊。達摩祖師佛像為木雕坐像,像高約二尺二,其造型為佛教行者之打扮,雙目炯炯有神,頭戴風帽,雙腿盤坐,雙手結禪定印於腹前,做打坐修禪模樣。地藏王菩薩佛像為木雕坐像,像高一尺三,雙目垂視,頭戴五佛冠,身著海青外罩袈裟,盤坐於蓮臺之上,右手持錫杖柱地,左手托缽於腹前。每遇霞海城隍廟中元普度或舉行法會普度時,都會將地藏王菩薩像請出坐鎮法壇。

 

 
 

偏殿觀音佛祖神龕內奉祀的為傳統佛教所供奉之神祇。

 
 
 
 

 

     除上述主要佛像之外,觀音佛祖神龕亦供奉許多佛道尊神之像,其中許多乃是信眾所請來寄祀者。其中一對軟身木雕城隍老爺坐神像安奉於此,像高三尺二,神態莊嚴安詳,在參加友廟慶典時,安奉於武轎之上參加繞境。此外,在觀音佛祖神龕之前,亦供奉了一組文、武判官與謝范將軍小型木雕立像;而在供桌兩旁,則供奉了一對大型的文、武判官木雕立像,造型威武有力,每年在農曆五月霞海城隍祭典期間會請出安奉於祭壇之上。

 

 
   
 

     霞海城隍廟配殿義勇公神龕主祀三十八位義勇公,同祀施琅將軍、馬使爺、虎爺與廖添丁。義勇公的供奉並未雕造神像,而是以牌位為主。義勇公牌位高二尺八,木雕安金,牌位主體為長方形,以綠色為底,上嵌金字,中央書寫「海內會義勇諸公之祿位」,兩側則分五列書寫三十八位義勇公之名諱;牌位外圍飾以透雕安金蟠龍紋飾,安置於一木雕底座之上,其外再罩以玻璃外框,顯得莊嚴肅穆。

 

 
 

配殿義勇公神龕主祀三十八位義勇公,同祀施琅將軍、馬使爺、虎爺與廖添丁。)

 

 
 

 

     除了義勇公牌位之外,神龕中供奉了幾位較為特殊的神祇。馬爺為霞海城隍老爺坐騎,其神像為木雕寫實的神馬立像造型,像高一尺六,全身朱紅色,身上配有疆繩及馬鞍、錦飾,前方有一馬夫,敬稱為馬使爺。馬使爺為木雕立像,像高一尺三,身著清式短掛及長褲,頭戴瓜皮帽,右手高舉,手中握著馬爺的疆繩。義勇公神龕中所供奉的虎爺有二尊,一尊為虎頭鍘造型,與正殿主神龕供桌下所供奉者類似,另一尊為石雕蹲坐老虎造型。木雕虎爺像身長一尺六,石雕虎爺像高一尺三。

 

 
 

以福建德化白瓷燒作之施琅將軍像。

 

 
 

     施琅將軍的供奉在台灣較為罕見,霞海城隍廟之所以供奉靖海侯施琅將軍神像,乃是源於同安祖廟所在的霞城為施琅所建,其目的乃是為練水軍以攻台,迄今霞城祖廟中仍保存有施琅在康熙元年(1662)所題的霞城「臨海門」石匾額。施琅將軍神像為白磁坐像,像高九寸,為福建瓷鄉德化陶瓷博物館前館長陳建中於民國八十五年所捏塑,神像全身素白,作清代官員裝束,頭戴笠冠頂戴,身著清式官袍,頸掛朝珠,面容安詳。廖添丁神像為木雕立像,像高一尺三,頭戴瓜皮帽,上身穿對襟布衫,下身著七分長褲,雙手握住腰帶,造型威武。廖添丁的供奉,乃是源於日治時期廖添丁曾在城隍廟附近出沒,並幫助鄰近窮苦人家,為鄰近之信眾近年所供奉。

 

 
 

(圖右)馬爺與馬使爺神像。

(圖左)供奉廖添丁神像源於日治時期廖添丁曾在城隍廟附近出沒,並幫助鄰近窮苦人家,為鄰近信眾近年所膜拜。